查看原文
其他

在新中国脚下成长的银行风雨70年

行业投顾 2022-09-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8号窗口 Author 桂圆君


 01 
 
1948年的初冬,窗外鹅毛大雪,在河北石家庄的一座小黑屋里,没有炭火,一伙人被冻得瑟瑟发抖,却又热火朝天地围在长桌前激烈地议论着什么。
 
这一年,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节节胜利,解放区的贸易往来渐渐多了起来。
 
但在国民党长达几十年的统治里,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官商勾结与外国资本垄断银行业,外币、金银的市场流通混乱不堪,全国还没有发行统一的货币,没有统一的银行管理机制,加上新中国成立的筹备工作又迫在眉睫,中央财政十分困难
 
没有经验,没有资本,国家金融工作举步维艰,关键时刻必须有一个人出来主持这一块工作的大局。
 
经过反复讨论,这一重任最后落在了曾在延安开创了用经济金融手段开展革命斗争的南汉宸身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小黑屋正式宣告成立,南汉宸任第一任总经理。
 
而南汉宸上任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

毛泽东与南汉宸(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南汉宸用四年的时间接管了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事业,对民族资本家的银行和钱庄进行彻底接管改造,以人民银行为统一管理机制,对原来的银行保留其编制和名称,先行改造;
 
并且建立专业银行,如农民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同时还发行了中国人民自己的统一货币——第一批五十元面值的中国人民银行券(人民币)……
 
所有人都未曾想到,南汉宸仅用四年时间就使中国银行业“从无到有”,而就在这一年,南汉宸也因积劳成疾,晕倒在了银行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倒在银行岗位上的行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那时候的银行没有经验、没有资本、没有人材、也没有技术,所走的每一步,都是靠第一代银行人在困难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尝试。
 
如今已经没有多少银行人还知道南汉宸的名字,也没有多少行长会轻易累倒在自己的岗位上,历史的艰辛早已烟消云散,但第一代银行人的风骨依然犹存在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02 
 
1953年至1956年,中国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要发展就要搞建设,要建设就得有钱,但钱从哪里来?
 
想来想去,还是只有银行。可是当时中国的银行才刚刚实行央行统一管理,形式上是完成了,实际上钱却还没有到位。央行也没有钱,那该怎么办?
 
没钱,那就先想办法筹钱。于是,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任行长的曹菊如想到了几个办法。
 
第一,管现金。把国家战时分散在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的大量现金通通收回来,集中到银行里。可是别看这一决定就一句话,要执行起来难度却非常大。收回大量现金必然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而且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极差,这么去全国各收现金还不知道要收到猴年马月。
 
但没办法,国家建设刻不容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此,中央专门指派央行迅速建立了全国通汇网,专门执行资金的统一调拨和集中运用。实际上类似于今天的押款车系统。
 
第二,实行信用集中原则。其实就是搞众筹,以国家信誉为背书,向民间大量放贷收拢资金。这其中的借款对象还包括当时的公私合营银行。到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被正式纳入央行体系,实现了银行体制的“大一统“。
 
第三,发行新版人民币。一方面把战时比较粗糙的人民币替换掉,另一方面也便于资金的回笼,交易和核算。
 
这么一来,总算为国家建设筹到了钱。
 
后来的1956年至1965年十年时间,尽管银行业在“二五“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业务制度惨遭破坏,但对于推动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来说,依旧功不可没。
 
十年生死两茫茫,当时的银行不讲考核、不谈任务,搞发展为人民服务才是银行人最大的任务。
 

1964年8月23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曹菊如(右)热情会见前来我国访问的几内亚中央银行行长巴尔代·乌斯曼。

 03 
 
1967年到1977年,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国现代历史最灰暗的时期,也是中国银行业瘫痪的十年。
 
文革时期的银行制度被废除,行内很多领导人被贴上“反动派”的标签大张旗鼓的进行批斗,银行业务已无法正常开展,银行的作用被削弱,商业性金融机构也被撤销,中国人民银行被并入财政部,内部管理一片混乱。
 
甚至连当时的人民币以及跟其有关的设计者和制造者都被拉出来进行批判,回忆起这段时期,很多老一辈银行人仍心有余悸。
 
银行在那个时代就像是妖魔鬼怪,银行人每天都过着朝不保夕、提心吊胆的生活。一不小心就成了批判的对象,一不留神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那个时候你不会关心今天遇到的客户有多奇葩,你只会关心今天会不会随便有一个奇葩理由就把你给办了。
 
所以,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银行人应该倍感幸运,至少难为你的只是工作的繁忙和任务的重压,没有精神上的不断折磨。
 
任何斗争一旦被贴上政治的标签,即使你再有能耐也无法幸免于难。

文革时期红卫兵斗寺庙斗和尚
 
 04 
 
1977年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银行工作会议,恢复了银行独立组织的系统,重新强调了银行的作用,银行业如沐春风。
 
可是面对十年文革留下的烂摊子,金融工作该怎样重整旗鼓成了所有领导人眼中的一道难题。
 
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张劲夫想到了一个人。

 
1978年元旦节的前一天,张劲夫来到了中央党校,在这里他见到了正在学习的李葆华。来之前,张劲夫至少想了十个理由来劝说李葆华去银行主持工作。
 
没想到的是,在张劲夫说明来意之后,李葆华当场立即丢下了八个大字:“服从组织,没有意见。
 
就这样,1978年的1月15日,李葆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党组书记、行长。这一年李葆华69岁,距离他的父亲李大钊在狱中为革命捐躯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
 
69岁的李葆华上任后干了几件事:把专业银行跟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建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也就是今天的城市商业银行),恢复了我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地位,为中国金融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1982年,李葆华退居二线,中国银行业沿着老一辈银行人规划好的蓝图,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1994年《商业银行法》正式颁布,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1999年组建四大行全面完成,银行商业化转型全面落实。
 
一个银行旧时代已经结束,一个银行新时代正在奋然崛起。

李葆华和夫人在家中
 
 05 
 
然而时代在发展,历史的遗留问题却成为了银行发展的最大一道障碍。
 
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根深蒂固,尽管1999年中央建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到2000年一共剥离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共14万亿元,但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存量仍然高居不下。
 
这些钱究竟投到了哪里,说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此时的银行体系十分脆弱,金融体系随时可能崩塌。
 
面对严峻形势,中国银行业再次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
 
好在中国人面对困难从来不会轻易低头,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既然坏账难平,那就来一次彻底改革。2003年,国务院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大决策,将国家直接注资和剥离坏账,使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于是在国有银行的带头下,中国的商业银行从重组、股改走到了上市。
 
2003年到2013年,银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融资规模成倍增长。这十年成了中国银行业的黄金时期,即使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对银行没有造成什么太大影响。
 
于是银行业声名鹊起,江湖便有了这样的传闻:什么铁饭碗都不如银行里的金饭碗。这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金饭碗挤破头皮的想进银行。
 
银行人高薪、辉煌、有面子的标签此时深入人心。

国有四大银行
 
 06 
 
2014年,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快,最终的结果就是内部竞争越来越惨烈。
 
从前服务20%的大企业就能赚到80%的利润,现在服务80%的中小企业也难赚到20%的利润。支付宝和微信的出现打破了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
 
于是各家银行从谈业务变成了谈服务,从讲存贷变成了讲创新。
 
然而,想要跳过严格的金融监管搞创新谈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有利的一席之位,就不得不冒风险、打擦边球。
 
此时的银行为了规避监管和信贷规模控制,开始利用通道、理财、委外等大量发展表外业务实行信用扩张,有的胆大的甚至还造起了假理财、空信贷。
 
最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2014年到2018年,谁也没有拿到什么最大好处,谁也没有拉开什么竞争优势,大行有大行的活法,小行有小行的玩法,谁也不畏谁。
 
但央行和银监可不是坐着吃素的,在反腐倡廉的新时代,中国不仅揪出了一只又一只的大老虎,同时也曝光了一起又一起震惊全国的银行大案,央行因此开出了一张又一张史无前例的巨额罚单。
 
幸运的是,银行业无论再怎么折腾,人民的财产始终没有弄丢。只要人民的信任还在,银行他日定能东山再起。
 
银行没倒,但强监管的延续让银行里一片哀嚎。为了配合检查以证自身清白,上头不知所措,下头除了上班还得硬着头皮什么资料都做,上一代人犯下的错这一代人来将功补过。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摊上事的基层柜员,刚进银行钱都还没学会怎么数,就一不小心卷入了一场惊天大案。
 
银行人夕日的辉煌已经渐行渐远,但强监管却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扫清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升级,技术的革新,电子服务和无人银行的出现,银行在严改背后正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

 
 07 
 
银行在新中国的脚下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
 
七十年可以见证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七十年可以见证一个银行人的一生。银行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地变化着,但有些东西却未曾改变。
 
2019年,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约4500家银行,20多万个营业网点,350万银行人,生命生生不息,行业代代不灭。遍布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营业网点,每一个银行人,仍在传承,在作业,风雨不变的守护着金融世界的平衡。


这一年,太阳照样升起,网点不变,银行人依然早出、晚归,见过太多清晨的阳光,却没能好好感受它的温度;走过太多灯火通明的夜晚,却没来得及抬头看看璀璨的星空。白昼与黑夜的交替不变,银行人朝八晚九的生活也不变。
 
这一年,银行的严格监管依然势在必行,重视风控与合规不变,大数据、智能化的趋势已成定局。与时俱进,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不变,银行是否大裁员的争论依旧喋喋不休,银行之间的竞争一如既往的激烈。

这一年,三尺柜台不变,厅堂里的人群依旧川流不息,24小时的监控依旧全无死角,绿萝常在,初心不改,干净、明亮、整洁、温暖还是厅堂坚守的标准;一寸玻璃的里里外外依然看不尽的人生百态。
 
这一年,开门红、旺季营销、年底冲刺依然是醒目的关键词,存款任务年年有,今年又多了ETC;压力大、工作忙的状态不变;银行从业、证券基金、各种考试如期而至;加班是常态保持微笑、做好服务,减少投诉的标准不变,神秘人与各项检查不变。
 
这一年,忙忙碌碌,一日复一日,依旧没有节假日。银行圈还是银行圈,新人变旧人,银行人还是银行人。
  
走过风雨兼程的70年,银行的今天是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的银行人用泪水和汗水换来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根,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源。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根源,便失去了灵魂,一个银行人如果没有了根源,则失去了理想的归宿。
 
七十年来中华民族的根没有变,中国银行人的付出和执着也没有变过。
 
感谢三尺柜台依旧岁月静好,七十年来新中国与你同在。
 
以此献给祖国70周年华诞!


-END-


往期经典回顾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银行男人

被ETC逼疯的银行人:真的太难了

为什么银行跳槽出来的人,普遍混得都不好?

预见未来!工行、建行、农行等减员3.4万人!

为什么说你的朋友圈需要一个银行客户经理

银行病了(太形象了)

四大国有银行为什么不会破产?真相震惊全国!


行业投顾

银行理财自媒体!

金融信息、银行资讯,一网打尽!

合作、投稿请加投顾君微信:1352153364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